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大败却没有人支援他,是为何?
建安二十四年,蜀汉部将挥军南下,向曹魏占据的襄阳和樊城发起攻击。关于这一历史事件,或许许多人都有所耳闻。关于刘备为何不救关羽的猜测,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刘备是在借刀,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即便刘备有意让关羽身死,也不会以整个荆州作为赌注。毕竟荆州对刘备而言,意义重大。
实际上,刘备并非不想救关羽,而是未能如愿。这其中包含了“四个想不到,两个来不及”的因素。
四个想不到:
首先是襄樊之战的突然爆发。关羽作为荆州守将,与驻守襄樊的曹军虽有摩擦,但总体上还算克制。在建安二十四年八月,由于连续大雨,关羽发起了猛烈攻势,原本势均力敌的曹军大将于禁和庞德大败,投降和战死。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打破了双方的力量平衡。
其次是孙吴与曹魏的联手。在襄樊之战前,蜀汉与东吴已经围绕荆州展开了争夺。当曹操大军进攻汉中时,刘备与孙权暂时和解。荆州的重要性使得东吴对关羽的行动极为敏感。一旦荆州落入刘备手中,他将顺江而下威胁东吴腹地。东吴开始与曹魏暗中勾结,这使得关羽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但刘备并未预料到东吴的突然翻脸。
再者是关羽败局的迅速到来。在襄樊之战初期,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但局势却突然逆转。南郡的失守导致关羽后路被断,胜利的喜悦瞬间转化为身首异处的危机,这是任何人都未曾预料的。
最后是队友的背叛。关羽在围攻樊城时曾请求附近的队友支援,但队友却因为各种原因拒绝支援。另一方面,坐镇后方的将领麋芳、士仁不满关羽,先后投降,导致南郡瞬间易手,关羽陷入绝境。
两个来不及:
首先是局势的变化太快,使得刘备无法提前做出应对。从战争爆发到结束仅四个月的时间,风云突变,谁也未能预料到的事情接连发生,刘备自然无法未雨绸缪。
其次是时间和局势都不允许刘备做出有效的应对。在襄樊之战爆发的刘备还在处理汉中之战的战后事宜,如稳固统治、战后恢复、人员分配、粮草谋划等。刘备还需要处理人事安排等各个方面的事务。即便得知战场情况,想要重新组织大军前去救援关羽,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办到的。事实上,刘备为重夺荆州而发动的战役,已经是在一年多以后的事情了。
刘备并非不想救关羽,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未能如愿。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变数,令人无法预料。在初秋的十月份,局势似乎对刘备来说极为有利。命运似乎总是在意料之外的地方转折。从十一月开始,局势急转直下,东吴的突然袭击让荆州陷入危机。麋芳、士仁的投降,樊友的背叛,以及宜都郡的失守,都在短短两个月内发生。接着,传来了关羽兵败被杀的消息。当这一切发生时,成都距离荆州的路途遥远,山路崎岖难行,信息传递的速度远远无法与现代的通讯方式相提并论。
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如果刘备不知道荆州的重要性的话,或许还能对他的兄弟们说上一句“不用怕”。但实际上,刘备深知一旦荆州丢失,东吴封锁荆州,曹魏封锁关中,蜀汉政权就将陷入困境。他明白自己只能固守益州之地。只要条件允许,他必定会全力以赴救援关羽。这不仅仅是关乎兄弟情深的问题,更是关乎整个蜀汉的战略全局。“四个没想到”让刘备措手不及,“两个来不及”使他无法及时救援关羽。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刘备和他的蜀汉大军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命运的捉弄和历史的残酷。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刘备和他的蜀汉大军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思考未来的道路。他们必须找到新的希望和方向,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危机。这一切的变故都使得蜀汉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刘备和他的蜀汉大军都将继续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