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茶祭天祀祖仪式
在古老的封建王朝中,祭天祀祖大典是一场充满庄重与神圣的仪式。在这一盛大场合,所有祭祀用品都被严格规定,其中蒙顶皇茶更是备受尊崇。这种茶的采摘、制作流程有着严格的规范,绝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皇茶园,位于风景如画的蒙山之中,始建于唐代,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风貌。园呈长方形,长七米,宽五米,四周由石栏围护,高达一点二米。园门为双扇石门,门上的横额刻着“皇茶园”三个大字,两侧则镌刻着一副对联:“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透露出皇茶的尊贵与独特。这一名称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被正式命名。
皇茶园内的仙茶传奇色彩浓厚。相传,这些茶树是由西汉时的邑人吴理真(号“甘露大师”)亲手种植。七株仙茶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显尊贵。
蒙顶皇茶的名声远扬始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当时蒙顶茶开始作为贡品进入皇室。皇茶的采摘与制作更是神圣不可侵犯。每年冬天,名山县的地方官都会筹备经费,打造精美的盛茶银瓶、锡瓶。到了春茶萌发之际,知县会亲自带领吏上山,挑选出十二名采茶僧进入皇茶园采摘仙茶。这些茶叶经过精心烘焙、挑选后,分为正贡、副贡和陪贡,分别用于皇室祭祀和皇帝饮用。
正贡的茶叶需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烘焙流程。采摘回来的茶叶首先会用猛火烘焙至半蔫,然后放在黄纸上晾晒。接着,僧人们围坐一张木案,将茶叶揉成条形,再经过微火慢焙至干。其中清润光洁的茶叶被选为正贡。副贡的茶叶制作流程同样精细,经过焙、炒、揉等工序制作而成。陪贡的茶叶则由其他园外的茶叶补充。这些贡茶分别装入精美的银瓶和锡瓶,用黄绢封裹,再盖上红印,由专吏日夜兼程送往京城。
蒙茶作为贡品,年年岁岁,从未间断,直至清末。这一传统见证了皇茶园的历史与荣耀,也展现了封建王朝对祭祀神灵的与尊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皇茶园和蒙顶皇茶的故事,点击首页即可更多神秘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