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后临死前做了什么事情,影响了中国历史?
今天,迷奇闻网的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北宋皇后曹氏的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与深思。
提及曹皇后,或许在电视剧《清平乐》之外,她在民间的知名度并不高。历史上的曹皇后却是一位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太皇太后。她在公元1034年入宫,于公元1079年离世,享年六十四岁。尽管曹皇后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显眼,但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对后世的中国历史,特别是文学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苏轼因政见不合遭到排挤,从徐州调任湖州知州。在宫廷风云变幻之际,苏轼给神宗皇帝上了一道谢恩表。在这封表中,他的一些言论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成为攻击他的把柄。御史台的官员李定等人借题发挥,指责苏轼在诗词中怨谤君父,以此打压保守派,从而引发了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许多朝廷重臣都被卷入这场中。苏轼身陷囹圄,一度以为此生将尽。他在绝望之际给弟弟苏辙写下诀别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无奈和对亲人的眷恋。
这一年十月,太皇太后曹氏的身体状况愈发严重。即使病入膏肓,她仍心系朝政。一次,当神宗皇帝前来探视时,她向神宗皇帝讲述了苏轼兄弟当年考中制科的往事,并称赞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接着,她为苏轼的遭遇说情:“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至于诗,其过微矣。”曹太后的这番话让神宗皇帝深受感动,留下了眼泪。随后,神宗皇帝下诏赦免了苏轼的罪过。不久之后,曹氏太皇太后离世。而苏轼则因这次事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并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可以说,如果没有曹太后的说情,那么苏轼的人生或许会留下遗憾,中国文学史也可能因此少了一位文学巨匠。
尽管曹皇后在历史上可能并不出众,但她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她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苏轼说话不仅改变了苏轼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北宋时期的文学走向。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留下深刻的印记即使是最微小的行动也有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历史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