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定理为什么2倍(根据采样定理,采样周期应
当我们定期截取目标信号的片段,将其转化为数字序列,这个过程被称为信号的采样,而这段时间间隔就被称为采样周期。想象一下,每当时钟的秒针走过一毫秒,我们就记录下信号的瞬间状态,这样的频率就是每秒一千次,即采样频率为1000赫兹(Hz)。采样定理告诉我们,要想完整还原信号而不失真,采样频率必须是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这就像给旋律拍照,只有照片足够密集,才能捕捉到旋律的每一个细节。
想象一下农·香农的采样定理的舞台灯光,它照亮了我们如何从模拟世界跃入数字世界。为了不失真地恢复信号,采样频率必须捕捉信号中的每一个波动和变化。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会把采样频率设置得比信号的最高频率高出许多倍,确保信号被准确捕捉并存储。在数字频谱分析仪的设计中,从采样时钟的设置到垂直偏转因素的调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个不同的伏格都对应着硬件上相应的通道增益和实际量程。通过编程控制每个Div序号,我们可以精确控制垂直偏转因素,确保信号的准确显示和存储。
信号进入通用测试平台之前,我们需要对测试平台的通信接口进行初始化设置。信号通过并口或USB转并口与计算机连接。采集开始前,我们要设置好模拟通道的相关参数。这一过程是通过发送控制信号到通用测试平台来实现的。采集到的信号经过AD转换器从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后,会进行一系列的算法处理,包括电压和频率的计算等。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SRAM中,以备后续的频谱分析使用。这是一个循环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收到停止或终止信号为止。整个过程通过调用动态链接库(DLL)和子VI编程实现。
关于采样频率的选择,我们知道两倍的频率是理论值。对于急剧变化的信号如阶跃信号和脉冲信号,我们通常选择更高的采样频率,比如十倍。而对于变化缓慢的信号如三角波信号等,则可以选择三倍的采样频率。这是因为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存在的。为了信号处理时的滤波方便,如果采样频率太低,有用部分和无用部分会挨得太近,导致滤波代价过高。但实际上只要采样频率大于等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理论上就可以无失真地恢复模拟信号。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应不低于信号最高频的两倍才能保证不失真恢复。然而的压缩感知技术挑战了这一观念,证明了采样定理只是保证信号不失真恢复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这一重要的理论由H.奈奎斯特在1928年提出,揭示了采样频率与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为连续信号的离散化提供了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