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不朽的“性爱木雕”,广场上都是羞羞的雕像
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懒散下午,阳光温暖地洒落在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我独自漫步于此,尽情享受这悠闲的时光。广场的寺庙之下,许多人像我一样,懒洋洋地沐浴在阳光之中,谈笑风生。
沐浴在暖阳下的杜巴广场,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广场中央,一些年轻的尼泊尔情侣在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他们的周围,精心雕刻的性启蒙木雕映入眼帘,仿佛在讲述着生命的起源。这些木雕源自印度教,湿婆与性力女神的结合,象征着生命的原动力。
这些性爱木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在加德满都谷地的许多“性庙”中,有数以千计的性爱木雕。这些雕刻品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见证了尼泊尔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对于民风保守的尼泊尔人来说,这些令人脸红的浮雕虽然带有宗教和艺术的色彩,但它们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木雕更贴近于生活,展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画面。与我在北京雍和宫见到的欢喜佛和在新加坡印度庙见到的性爱石雕相比,这些木雕更具生活气息。我在加德满都巧遇了一位朋友,他刚从不丹回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妻多夫的现象。这些木雕仿佛在诉说着一夫多妻制不仅仅是一个传说,而是尼泊尔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加德满都的寺庙中,这些性爱木雕并不显眼,它们被巧妙地隐藏在“性庙”建筑的最特殊之处。每根斜撑庙宇的支柱上,都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木雕。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这些木雕展现了人类性意识的升华,达到了与神合一的境界。这也是加德满都谷地宗教信仰的性崇拜的目的。在加德满都谷地的三个老皇宫广场,出现了许多性崇拜的雕塑,构成了个性鲜明的“性庙”。
这些“性庙”不仅是尼泊尔的宗教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性意识的独特表达。它们见证了尼泊尔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对人类的性意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阳光下,这些木雕仿佛焕发出新的生命,诉说着尼泊尔的文化和传统。我沉醉在这份独特的体验中,感受着尼泊尔的历史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