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当初为什么诸侯封国划分那么大 直接自己
深入了解周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其独特的分封制度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周朝,这个曾经统治过大片领土的王朝,其建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豳地迁移到岐山下的周原,周部落逐渐壮大,最终成为殷商最强的方国之一。尽管周朝的力量逐渐壮大,但在推翻殷商统治后,面临的局势依然复杂多变。
周朝建立之初,其力量并不足以直接控制所有的领土。为了稳定局势,周朝不得不借助其他部落的力量,而这些部落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与此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周朝还需要依靠宗室的力量进行牵制。那些一同推翻殷商的部落以及殷商旧部,对于周王室来说是一股不稳定的力量。为了稳定这些力量,周天子选择了通过血缘关系,将更多的地盘封给同族。
古代交通等不发达,周天子的权力辐射范围有限。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周天子采取了分封制,让诸侯国管理辖区内的大小事宜。这样,即使周天子不能直接控制所有的领土,也能通过管理诸侯国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种制度的实施,使得一些急事的处理速度提高很多。
那么,为何周朝的中心地带最后还是被犬戎攻破呢?其实,这是因为犬戎联合了缯国共同进攻,其余诸侯国并没有及时出兵相助。等到周幽王去世后,郑侯、魏侯、晋侯等才又跑出来共同立新的天子,并迁都洛邑,揭开了东周的序幕。这也反映出分封制度下,诸侯国的独立性相对较强,无法做到完全服从中央的命令。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周天子在建立诸侯国并划分较大的领地,并非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或策略考虑,而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封制是最佳选择。这种制度的实施既满足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需求,又确保了诸侯国的稳定和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一制度视为周朝统治者的失误或疏忽,而应将其视为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