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绪登基称帝安禄山应该高兴才对 为什么他恨不得将儿子千刀万
安禄山叛乱后建立大燕政权,其子安庆绪继位背后的故事
在大唐的历史长河中,安禄山的名字如同惊雷一般回荡。他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这场动乱使得盛世的大唐开始走向衰败。安禄山,原本只是市井小民,机缘巧合之下参军,后被张守珪收为义子,踏上仕途之路。他聪明伶俐,善于逢迎,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爱。
安禄山在外担任节度使时,手握重兵,心生野心。他与儿子安庆绪一同发动安史之乱,意图夺取国家大权。战争初期,安史军队势如破竹,轻松攻破洛阳和长安,迫使唐玄宗逃亡。到了后期,唐军逐渐扭转颓势,收复失地。这一切的转变,除了唐军的顽强抵抗,还有叛军内部的纷争削弱其实力。
安庆绪作为安禄山的儿子,最终成功夺得权力并登基称帝。这背后却隐藏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安庆绪的登基并非顺理成章,而是他谋害父亲安禄山的成果。安禄山有十个儿子,安庆绪是次子,他一直不满父亲宠爱小儿子的态度。权力的诱惑使他铤而走险,最终弑父篡位。
公元757年,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联手安禄山并自立为帝。这一切的背后,是安禄山的残暴和宠爱小儿子的行为导致的不幸结局。安禄山身为一个大胖子,行动不便且视力下降,身边的人都受到了他的暴躁影响。严庄和李猪儿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对安禄山心生怨恨。特别是李猪儿,原本是契丹人,因被安禄山砍断子孙根而成为阉人,他对安禄山的仇恨更是刻骨铭心。作为安禄山最亲近的太监,李猪儿在刺杀安禄山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终,他与其他两人联手,趁安禄山不备,将其杀害。安庆绪夺得权力后,却没有给安禄山应有的体面,只在他床下挖了个洞草草埋葬。
安禄山的残暴行为导致他的亲信和儿子对他心生怨恨,最终落得被儿子的下场。他的死亡和大燕政权的更迭只是安史之乱的一部分。这场动乱给大唐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加速了其由盛转衰的进程。而安庆绪的继位和后来的表现也表明了他的无能和不配成为领袖。因此可以说如果得知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后安禄山的确会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塞回娘亲的肚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