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意义
新闻速递,北京12月4日电。近日,国务院批复了首批两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晋中、江苏南京。这一举措对于推动我国农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前进具有深远意义。就在12月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等人出席,介绍了这两个示范区的建设进展,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随着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开始关注这一新兴事物。自2018年1月以来,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发展。经过一系列专家实地考察和论证,以及征求各部门的意见,今年11月1 结出了硕果:山西晋中示范区和江苏南京示范区成功获批。这两个示范区建设意味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定决心。
徐南平表示,这两个示范区的建设是我国对“三农”长远发展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它们不仅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这些示范区将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当前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科技部的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详细阐述了示范区的遴选标准,即“四看”:看定位、看基础、看集聚、看支撑。这些标准确保了示范区建设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兰玉杰强调,示范区建设要始终贯穿新发展理念,重点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并通过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产业发展问题。示范区还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目的是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增强我国农业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国家农高区作为其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其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创新资源。南京市代市长韩立明表示,近年来园区在农业科技合作和创新资源集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物农业不断壮大,新技术示范和新成果应用的优势日益凸显。未来,南京将围绕绿色和智慧两条主轴,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高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南京方案。此次成功升格为国家农高区标志着南京农高区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将不断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山西省晋中市市委书记赵建平详述了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崭新面貌。这片热土已然汇聚了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农业特色产业,已然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集聚地、创新示范地、改革先行地。其在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和引领作用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晋中以有机旱作农业为核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紧紧围绕“农、高、科”,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的集成典范。他们正积极创建优质特色品牌,构筑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的宏伟蓝图,打造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基地。在北方旱作农业区,晋中努力提质增效,致力于扩大特优农产品规模,优化设施农业结构,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科技创新的力量正在激活农业的潜能。赵建平书记的远见卓识,使得晋中在农业发展中既立足当下,又放眼未来。他们不仅致力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更决心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发展模式,以期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这里,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相得益彰,共同描绘出一幅现代农业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