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包拯的母亲是谁
北宋名臣包拯背后的母亲身影
关于包拯的母亲,史书中对她的描述并不多,但她对包拯的影响却深远。包拯,这位北宋年间的杰出人物,在合肥小包村诞生,父亲包令仪是一名进士。包拯承袭父志,亦考取进士,而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其母深沉的教导。
包拯之母在儿子年幼时便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加之包拯天资聪颖,诚朴敦厚,终至考取进士。父母的爱护与管教,让包拯深信百事孝为先。故而在功成名就后,他选择辞官归乡,以尽孝道。父母过世后,他守孝三年,方再出仕。
传说中,包拯曾被嫂子收养,因其出生时脸色黝黑,父母嫌弃,将他遗弃。但嫂子心生怜悯,将其带回家中抚养,因此有“嫂娘”之称。长大后,包拯奋发向上,刻苦攻读,最终考取状元。
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包拯的母亲包大娘形象鲜明。她不仅是验尸官,还时常协助包拯断案,其智慧与母爱为角色增色不少。尽管历史上的包拯之母并非验尸官,但她对包拯的教育无疑影响深远。
包拯的形象深入人心:黑脸、浓须、额头有月牙标记。历史上的包拯并非如戏中所言是黑脸。开封包公研究会的副会长表示,史书中并无记载包公脸黑的情况。其实,包拯的面貌更像是一个白脸书生的形象。
那么,为何现在形容包公时总是与黑脸相联系呢?其实,包拯的黑脸形象是历代化妆师创作的艺术杰作,象征着他的铁面无私和坚定的执法精神。这更多的是一个突出的艺术形象,与真实的包拯面貌无关。据合肥出土的包拯墓中专家分析,包拯的身高大约只有一米六五左右。
在包拯判案的过程中,传说中会使用两样道具:独角兽和三口铜铡。独角兽被认为是断案的神器,能够明辨是非;而三口铜铡则分别用来斩斩皇亲国戚、贪官和刁民。然而这些都只是传说,历史上并无记载。
包拯之母虽未留下太多记载,但她的影响却深埋在儿子的人生轨迹中。这位伟大的母亲与包拯之间的母子情深,以及包拯的铁面无私、睿智判案的形象,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