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刘备关羽的兄弟假象荆州之战实为借刀杀人
蜀汉政权的荆州之痛
荆州的失守,对蜀汉而言,无疑是一场致命之伤,堪称蜀汉历史上的最大悲剧。关于为何蜀汉在荆州战役中未能及时发兵救援,历来众说纷纭。其中,《三国志》的缺失,更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猜测。
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观点,认为诸葛亮借吴人之手除掉了关羽。这一说法被炒得沸沸扬扬,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疑云。在诸葛亮的失职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一个关键问题:关羽攻打襄樊的决定,究竟是由谁做出的?
《三国志》对此并未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关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刘备作为蜀汉的最高统治者,对此次行动拥有决定权。那时的蜀汉事业看似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尽管暂时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曹魏相比,刘蜀的力量仍然相去甚远。此时北伐的时机并不成熟。
刘备在夺取汉中、刀劈后的胜利,可能使他有些骄傲轻敌。过去的刘备看见曹操非常害怕,但自从打败曹操后,他的心态似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称汉中王后,他与曹操并驾齐驱,可能变得过于自信,甚至狂妄。他不顾蜀汉国力弱小,决定命令关羽主动出击,攻打曹魏的军事重镇——襄樊。
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应该起到冷静分析、提醒的作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诸葛亮在此事上反对刘备的记载。诸葛亮主管刘备统帅部中的所有事务,有权参与每一件事情的决策。但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似乎没有尽到军师的责任。
关羽的北伐行动,从时机、条件等各方面来看,都违反了诸葛亮早年提出的《隆中对》策略。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助刘备打天下的军事大纲,其中明确提出了北伐的条件。其中关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和“内修政理”的要求在当时并未得到满足。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也早已被强调过。但在关羽北伐时,这些条件并未成熟。
诸葛亮的决策和行动在关羽北伐襄樊战役中似乎存在失职之处。对于蜀汉而言,这一决策的后果是严重的。但对于历史的分析和解读,我们需要更全面的视角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