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松江鲈鱼大鲵等濒危物种 实现全人工繁殖
历史文化 2025-08-11 06:57www.nilotinib.cn怪圈网
我国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事业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渔业资源的严峻挑战。一些重要的渔类品种,如带鱼和大黄鱼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在上海海洋大学举办的第九届亚洲渔业和水产养殖论坛上,却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自我国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以来,经过五年的努力,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的衰退以及濒危物种数量的增加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这一行动始于2006年,当时国务院出台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五年来,该行动共投入了21亿元资金,放流的各种水生物种范围已经扩大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些放流的物种不仅包括鱼虾蟹贝等重要水产苗种,还涵盖了珍稀濒危水生动物。我们还不断完善了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期制度,从今年4月1日起,禁渔期制度更是扩展到了珠江流域的6个省(区)。这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捕捞产量低于水产养殖量的国家。
我国还建立了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和海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网络。这些网络不仅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的救护工作,还成功实现了中华鲟、胭脂鱼、松江鲈鱼、新疆大头鱼、大鲵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全人工繁殖。如今,大鲵的养殖数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尾。绿海龟、江豚、斑海豹等也成功实现了人工驯养。
这一切的成果都得益于我国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水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让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事业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上一篇:汉室之后刘裕将称帝推迟22年,真的是因为听信迷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