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把持朝政20年,霍光为什么不篡位呢?
今天趣怪网为我们带来了一篇关于霍光的文章,让我们一同探讨这位汉朝权臣背后的故事。
自朝代创立以来,这个朝代虽然文武双全,但一直受到权臣的影响。刘邦去世后,权臣擅权,诸吕一度权倾朝野。在诸吕被清除后,霍光上任,他小心翼翼防范后宫女专权。汉武帝时期,霍光虽然受到重用,但汉朝仍被权臣霍光所控制。霍光历经汉武帝、汉昭帝等数朝,但他始终未篡位称帝,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我们不得不考虑霍光的家庭背景与情感因素。霍光是异母兄弟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是汉武帝钟爱的战将,一生征伐匈奴。霍去病的忠诚与威名,为霍光树立了一个巨大的道德标杆,使得霍光在情感上难以背叛汉朝。
霍光深得汉武帝的宠爱,即使在汉武帝晚年发动巫蛊之祸时,霍光作为这边的亲戚,依然受到信赖。这种深厚的君臣之情,使得霍光难以对汉朝产生背叛之心。事实上,汉武帝的识人能力极高,如果霍光有一丝奸诈与野心,那么汉武帝不可能留他。
霍光作为托孤大臣之一,在汉武帝死后感受到更多的是忠诚、道义和责任。他不可能背弃汉武帝的重托,篡夺汉昭帝的皇位。霍光虽然权势滔天,但在汉朝的诸多亲王中,他的势力并未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如果霍光发动政变,各个封王必然会联合起来对抗他。
更值得注意的是,霍光与皇室的亲缘关系。如果霍光真的想篡位,他完全可以找一个皇子继位,而不是刘询。但霍光选择了刘据的儿子刘询继位,这表明他在亲情与权力之间做出了选择。
霍光之所以未篡位称帝,除了受到家庭背景、情感因素、深厚的君臣之情、责任感的驱使以及亲缘关系的考量外,更重要的是他并未形成强大的势力。虽然霍光是汉朝初年最有权势的权臣之一,但他并未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霍光未篡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因为某一方面的原因。正如司马光所评价的那样,“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以孝昭之明智,十四岁便已洞悉上官桀之欺诈,显然已具备亲政之资质。犹忆孝宣皇帝,年仅十九便继承大统,聪明睿智,深知民间疾苦。霍光权倾朝野,久未避位让权,过度任用亲信,使得朝廷充斥其党羽。如此作为,令孝宣皇帝心中积愤,百姓怨声载道,皆欲待时而动,幸得霍氏家族免遭大祸已属万幸,更不论子孙因骄纵奢侈而招致的祸患了。
若孝宣皇帝仅通过禄秩赏赐富裕霍光子孙,使他们享受大县之食,接受朝廷之邀请,亦足以报答霍光之盛德。然霍光仍被任命为重要官职,掌握兵权。随着事务繁杂,矛盾积累,孝宣皇帝更加裁夺决断,遂使霍氏家族心生怨惧,滋生邪谋。此祸岂仅由霍光子孙自招之?亦因孝宣皇帝之决策不当所酿成。
昔日楚王之乱的椒,虽家族被庄王所灭,但庄王赦免箴尹克黄,因之子文无后嗣,以此劝善世人。反观霍光之家族,显、禹、云、山之罪行虽应受诛灭,然其祖霍光之忠勋不可不祀。最终霍氏家族的覆灭,孝宣皇帝亦显得少恩。
霍光之忠诚可鉴,权倾一时亦为自己家族后代埋下隐患。其子孙虽谋求权位却能力不足,终被汉宣帝诛杀。我们不能忘记霍光的忠勋。历史上权臣之家族往往因权力斗争而遭受不幸的命运,令人感叹不已。在权力与家族之间取得平衡实为不易,这也警示我们今日如何正确对待权力与责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