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后抑郁怎么办
C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后,她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上班时,她的眼泪无法止住,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三个月过去了,虽然C仍然感到伤心和低落,但她已经能够正常应对工作和生活。半年后,C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虽然偶尔还会想起前男友带来的痛楚,但她已经基本走出了失恋的阴影。
与此Z与男友的分手经历似乎更为复杂。两人之间的争吵和纠缠最终导致了分手,给Z带来了深深的痛苦。她感到自责和沮丧,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整个人仿佛被掏空了一般。无论时间过去多久,Z似乎始终无法走出阴影,情绪持续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她不断自我攻击,整个人笼罩在一片深沉的抑郁之中。
为什么C和Z都经历了分手的创伤,但C能够逐渐走出阴影,而Z却始终无法摆脱抑郁的情绪呢?这实际上涉及到哀伤和抑郁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
面对丧失,哀伤和抑郁都是常见的心理反应。它们都以重大的生活事件为前提,如失恋、亲人的离世、失业等。哀伤会让人感到痛苦、丧失兴趣,但通常是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而抑郁则是一种更为持久和深重的情绪状态,表现为自我价值感的降低、自我攻击以及持续的痛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抑郁可以被视为一种内在情境,包含无法恢复的、被损坏的、无生气的、垂死的人的墓地的象征。当我们经历丧失时,为了抵抗分离的痛苦,我们可能会将死去之人的特质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内射和认同的过程导致我们陷入抑郁的状态。抑郁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失去的重要人物或东西的认同和内射。
有些人之所以在经历丧失后能够进入哀悼状态,而有些人则陷入抑郁,是因为他们对丧失的客体有着复杂的矛盾情感。尤其是与攻击有关的情感,当我们无法承受这些矛盾的情感时,我们就关闭了哀悼的大门,进入了抑郁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抑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婴儿期。成年生活中出现的丧失会激活早年未被处理的丧失伤口。那些在抑郁的人或在被诊断为“抑郁症”的人,往往在早年间经历过某些未被处理的丧失创伤。
当我们面对失恋或其他丧失时,要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以更好地走出阴影,重新拥抱生活。了解抑郁的根源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那些正在经历抑郁的人。深度解读:抑郁之源并非丧失本身
令人深思的是,Klein指出,丧失并不必然导致我们陷入抑郁的漩涡。真正关键的是我们面对丧失及其所伴随的情绪痛苦时的应对能力——我们是否能够承受失去、被抛弃带来的痛苦,又或者我们会选择否认它、逃避它,甚至将其投射出去,以避免内心的感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入探索的课题。
在对抑郁症患者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高达75%至80%的患者经历了多次复发。这一数据提醒我们,抑郁症患者需要更加关注预防性治疗的重要性。预防胜于治疗,对于抑郁症这种可能反复发作的疾病来说更是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于尊重知识产权,分享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如果分享的内容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或者标注的来源并非原创,请私信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妥善处理您的请求。
在生活的征途上,我们都可能遇到抑郁的阴霾。而了解抑郁的真正成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复发,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当我们面对失去、面对痛苦时,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寻求帮助、如何坚持预防性治疗,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挑战。希望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你,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共同为心理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