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一长城(中国十大世界文化
万里长城——古老的军事奇迹
长城,又被称为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雄伟的军事防御工程。这是一道高大、坚固且连绵不绝的长垣,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阻挡了敌骑的侵犯。长城并非仅仅是一道孤立的城墙,而是一个由城墙、城、障、亭、标等构成的庞大防御体系。
长城的修筑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那个时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发生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与长城有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此时的城墙长度都比较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的壮丽之称。
长城的修建在明朝达到了巅峰。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大多是在这一时期修筑的。长城的资源分布广泛,涉及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15个省区市。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的长城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调查,明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而秦汉及早期长城的长度更是超过1万千米,总计超过2.1万千米。这一伟大的建筑群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长城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长城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肯定。而1987年12月,长城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殊荣彰显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如今,长城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站在长城上,可以感受到古代军队的威武雄姿,想象着他们在这里抵御外敌的情景。长城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奋斗和拼搏。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