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上的神秘崖墓“老人洞”
伏羲被誉为“人文始祖”,他的传奇故事源远流长。在仇池诞生,于成纪茁壮成长,他的一生充满了光辉业绩。他制定了嫁娶之礼,创造了网罟捕鱼,绘制了八卦,制造了琴瑟,还设立了官职。这些伟大的成就,足以让人称颂不已。
自春秋战国以来,伏羲的形象却以“人首蛇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尤其是在汉代以后,这一形象更是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种装饰图案,深入人心。对于后世来说,伏羲的这种形象无疑是一种神秘的怪物。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人文始祖”的形象难道就是如此怪异吗?
从人们的感情出发,将伏羲的形象作为装饰图案,无疑是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祖先的崇拜和敬仰,或者将他视为“守护神”。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伏羲的本来面目显然并非“人首蛇身”。那么,为何伏羲会以这种奇特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刘雁翔先生是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的副编审,他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在上古时代,用蛇形描述先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崇拜方式。除了伏羲之外,女娲、黄帝、西王母等人也均以蛇形出现。据《山海经》记载,该书中的人物,有138个与蛇形有关。
为了解开伏羲“人首蛇身”的谜团,刘雁翔先生进行了大量的古籍资料研究。他细心梳理、探究,终于揭示了“人首蛇身”这一形象的文化内涵和来龙去脉。他指出,这种描述并非对伏羲形象的简单描绘,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种文化现象需要从更广泛、更深入的层面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背后的真正含义。
伏羲的“人首蛇身”形象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既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伟大祖先的崇拜和敬仰,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