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灯舞起源于哪里
蚕灯舞:溆浦的古老民间舞蹈
你是否知道,那充满神秘与浪漫的蚕灯舞起源于何处?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个溆浦县独具魅力的民间舞蹈吧!
蚕灯舞,是溆浦县龙潭、小黄沙、竹园一带张姓家族的族灯。每逢春节,这里的人们都会举办热闹的灯会。其中,小黄沙张姓的“蚕灯”更是声名远扬,成为此地的一大特色。
关于蚕灯舞的历史渊源,虽然无文字资料可考,但据老艺人张望葵、张望更所述,他们的祖先在明朝永乐年间从湖北荆州迁徙到贵州黎坪,再至龙潭黄茅园,最终定居小黄沙。自那时起,张姓家族便继承了种桑养蚕的传统。出于对春蚕的热爱,他们创造出了表现蚕的生活的“蚕灯”,在春节期间进行表演,以此展示张姓家族的繁荣和兴旺。这一舞蹈形式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蚕灯”形似成熟的春蚕,内用竹篾织成圆圈,外用白布包裹,蚕身腔内点燃蜡烛,全长约5米。舞者们以三男合舞一串灯,两串灯为一组,每组共六人。表演前,先在村中放飞孔明灯,为表演增添神秘氛围。
蚕灯舞生动表现了春蚕雍容的神态和娴静的生活习性。其舞蹈动作如“双关门”、“礼节舞”、“太极图”等,都是从春蚕的神态中提炼出来的。而“上路舞”、“双蚕上树”等动作,则取形于春蚕寻觅桑叶时的神态。整个表演过程中,舞者必须配合默契,使表演做到动静有致,神形兼备,给人一种典雅纯朴、情趣盎然的艺术享受。
当夜幕降临,蚕灯在田埂上游动,远远望去,犹如一串白色蚕虫在夜幕中蜿蜒游动,壮观无比。特别是多串蚕灯在广场表演时,这种奇异的蚕灯队阵图仿佛将人带入梦幻般的境界。
蚕灯舞的音乐以当地的民间小调“十样锦”为主,配以锣、钹、鼓等打击乐器和唢呐,节奏明快,清晰悦耳,富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蚕灯舞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间舞蹈中的瑰宝。它富有神话般的浪漫色彩,为溆浦县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