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哪些风俗习俗?这些禁忌千万要注意!
冬至,作为时年八节之一,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都会悄然而至。在我国古代,冬至被尊称为“亚岁”或“小年”,足以看出其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冬至背后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和禁忌呢?让我们一同。
冬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冬至被称为“冬节”,官府会举行盛大的祝贺仪式,称为“贺冬”。百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会选择吉日行事,暂停政务以安身静体。《后汉书》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老北京有一句俗语:“冬至馄饨夏至面”。相传,这一习俗源于汉朝时北方匈奴的骚扰,百姓为求安宁,把肉馅包成角儿,呼作“馄饨”,以求平息战乱,过上安稳的日子。
谈到冬至的习俗,真是五花八门。在南方部分沿海地区,人们沿袭着祭祖的传统。家中会供奉祖先的画像或排位,诚心祭拜以表达后代的敬重之情。而在广东,冬至时人们有“加菜”吃冬至肉的习俗,尤其喜欢品尝烧腊和姜饭。在客家人的观念中,冬至的水味最为醇正,因此冬至酿酒已成为他们的独特习俗。
而在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尤为盛行。相传这一习俗与医圣张仲景有关。他为了让受冻的百姓得以温暖,用羊肉和驱寒药材做馅,做成耳朵形状的药膳,施舍给百姓。于是,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医圣的做法吃饺子。杭州人习惯吃年糕,四川人则选择吃羊肉汤来滋补身体。湖南湖北一带的人们则一定要吃上一碗赤豆糯米饭才觉得圆满。
冬至也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禁忌。在这一天,避免嫁娶、搬家、开业等喜事似乎显得不合时宜。最好不要去探望病人或串门。大家都在忙着祭拜先祖,如果此时去探望病人或串门会让主人感到尴尬。我们也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因为冬至到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的冬至时间是12月21日 18:02:12,农历十一月初七。让我们在这一时节里遵循传统习俗、注意禁忌、保暖御寒,共同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