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外戚大臣武承嗣简介曾遭到狄仁杰反对立为太子

世界奇闻 2025-09-04 01:33www.nilotinib.cn怪圈网

武承嗣:从奉御到宰相之路

武承嗣,字奉先,生于唐朝时期,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他是武元爽的儿子,也是武则天时代的重要政治人物。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他的生平及其经历。

武承嗣的仕途起步于尚书奉御,后迁秘书监,承袭了祖父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在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重用武氏亲属。武承嗣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召回京,进入了政治的核心圈子。

嗣圣元年(685年),武承嗣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不久又担任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身居要职。他主要是凭借裙带关系而非个人才能爬上宰相高位。他在职期间,除了为武氏争权、制造舆论外,没有什么显著的成绩。

垂拱四年(688年),武承嗣为武则天称帝出谋献策,制造了许多有利于武氏的舆论。他建议追封武氏祖先为王,建立武氏七庙。同年,他还让人献上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白石,为武则天称帝制造祥瑞之象。

天授元年(690年),武承嗣极力建议武则天除去唐朝皇室和大臣中的不附者。在这一时期,他残害了许多反对武则天掌权的大臣和唐朝宗室。例如,他建议武则天杀掉隋州刺史泽王李上金、舒州刺史许王等李唐宗室成员。与此他还劝武则天杀掉许多声望甚高但不曲事武氏的文武大臣。这些行动无疑为武则天称帝扫清了道路。

为了争夺太子的位置,武承嗣费尽心机。他懂得只有成为太子才有可能将来成为皇帝,因此不断谋求武则天和其宠臣的支持。他指使酷吏陷害反对派,包括宰相岑长倩、格辅元等人。他对武则天及其宠臣极尽阿谀之能事,两次请加尊号,使得武则天欣然接受并大赦天下。

武承嗣的行为引起了部分大臣的反感。大臣李昭德因奉命杖杀了支持武承嗣的王庆之而遭到报复,最终被流放和杀害。这显示了武承嗣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的残酷手段。

武承嗣是武则天时代的重要政治人物,他凭借裙带关系爬上高位,为武氏争权、制造舆论,残害忠良,阿谀拍马。他的行为对唐朝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在这段时期,武承嗣的内心却经历了巨大的波动。武则天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武承嗣也在侄子与儿子之间徘徊不定。朝廷大臣李昭德、狄仁杰以及吉顼等人的劝说,让武则天最终做出了决定,选择了立子不立侄。这一决定对于武承嗣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他长期以来对太子之位的憧憬与期待在一瞬间化为泡影。

武承嗣在这种巨大的打击下,无法承受这份忧愤,最终不幸离世。为了表达对他的哀悼,武则天赠予他太尉、并州牧的职位,并赐予他宣的谥号。他的离世,对于武则天以及朝廷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武承嗣的一生充满了荣耀与挫折,他的故事充满了权力斗争、情感纠葛以及人性的复杂。他的离世,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他的经历,也为我们揭示了权力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让我们在感叹的深思人生的真谛。

上一篇:罗兴亚难民事件_罗兴亚人难民事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nilotinib.cn 怪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怪人怪事,怪事多多,鬼怪事件,怪圈网,灵异事件,世界之谜,宇宙探秘,自然奇景,动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