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教出的徒弟都那么厉害 司马徽为何没有得
今天,风趣网的小编带来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其中的精彩内容吧!
提及司马徽,这位字德操的先生,虽未曾在战场上立过显赫的战功,但他却培育出了一代谋士。他更是以其独特的眼光和睿智,在三国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事迹。在《演义》第37回中,司马徽再次显现其识人之明,德操荐才之誉如雷鸣般响起。此事有史可考,《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记载,刘备曾向司马德操请教世事。德操回答:“俗世儒生岂能识得时务?真正识时务者乃在于俊杰。此地藏有伏龙、凤雏。”当刘备问及究竟何人时,德操回答:“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而此记载源于东晋人习凿齿所著的《襄阳记》,习凿齿乃史学名家,罗贯中的创作也源于此。
那么,为何水镜先生司马徽未被当时的社会所重用呢?这要与魏晋时代的特有文化现象——魏晋风度有关。在那个时代,天下豪杰纷起,群雄割据,士人面临的道路无非两条:出仕,参与到政治军事斗争中;或者退隐,远离纷扰。
当刘备避难南漳时,偶遇司马徽,心生敬佩。刘备诚邀他出山相助,共扶汉室,但司马徽却婉言谢绝,自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
这位水镜先生,形象独特,峨冠博带,貌若非常。他居于深山之中,与松竹为友,琴书为伴,宛如一位超脱世俗的隐士。他虽不愿出仕,却时刻关注着社会政治状况,经常与朋友探讨治乱之道及救民水火之策。
通过刘备的气色,司马徽就能察觉其襄阳逃难之事。他对刘备部下的评价精准独到,对伏龙、凤雏的才能更是赞赏不已,认为两人得一即可安天下。甚至诸葛亮在某些方面也比他稍逊一筹。当帮助刘备打败某敌后,司马徽识破曹操的阴谋,预见到徐母之死。而孔明则未能识破,可见在某些方面,孔明尚有不及。
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对孔明事业的断语:“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不仅洞察天时,还知地利。当刘备问为何颖川多贤士时,他回答是因为群星聚于颖分,其地必多贤士。可见司马徽是《三国演义》中最具智慧的人之一。
在小说第三十五回中,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司马徽如飘然隐士般离去,令刘备感叹:“真隐居贤士也!”他的智慧和见识令人钦佩,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真正高人。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以上就是关于司马徽的精彩介绍啦!想要了解更多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吗?那就赶快关注风趣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