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的军事实力和战国七雄相比如何呢?
亚历山大,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横扫欧洲大陆,一度打到了印度。这位伟大的征服者却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而止步。现今网络上热议,倘若亚历山大继续东征,直面当时的中国,结果究竟如何?
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3年的亚历山大时代,假设他并未因病离世,而是从印度继续挥师东进。当他越过青藏高原,来到中国时,首先面对的并非强大的秦朝,而是西戎——秦对西面少数民族的统称。这些少数民族在秦汉时期逐渐演变为匈奴,其战斗力之强悍毋庸置疑。
亚历山大的军队人数稀少,仅三万余人。面对擅长骑射的西戎,尽管马其顿的弓手极为出色,但人数劣势使得其他士兵的战斗力显得平平。面对强大的游牧民族,欧洲的重装骑兵步兵往往难以取胜。那些身穿重甲的士兵在轻骑面前显得笨拙,难以追赶。
假设亚历山大绕过了西戎,直接侵犯秦国领土。秦王面对这独特的入侵者,果断派兵出击。此时的秦国虽受车裂之苦,但其军队仍如虎狼之师。秦军实行军功爵制,激励士兵斩敌立功,其箭头三棱,穿透力强、杀伤性大、射程远。重装骑兵步兵虽能护住前方,但秦军的手上场后,其远程武器的强大威力使得层层盔甲也难以招架。
面对秦国的战争机器,亚历山大的三万军队如蝼蚁般微不足道。秦军的箭如漫天剑雨,重装骑兵步兵难以抵挡。与动辄数十万的秦军相比,亚历山大的军队被直接歼灭的几率极高。而且当时的秦国正忙于游说其他国家,因此遭受其他国家攻击的几率也相对较低。
战国七雄的亚历山大想要打遍所有国家几乎不可能实现,仅一个秦国就足以将其消灭。即便亚历山大的军事才能卓越非凡,但在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战争中,人数的优势和适应战争需求的制度才是真正的胜负手。这样的历史假设虽引人入胜,但最终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