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刘隆简介,被刘秀封为什么侯?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出身名门望族,却因其家族反动的历史而被迫流亡。他是南阳的骄傲,安众侯的后裔,字元伯。因父亲参与反活动,家族被灭,但他侥幸逃脱,长大后投身反王莽政权的斗争,最终投奔了刘秀。他就是东汉中兴名将刘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揭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刘秀建立更始政权的时期,河北各州郡保持观望态度。公元23年,刘秀以破虏将军的身份北渡黄河,安抚河北。一年后,刘隆在消灭铜马农民军的过程中,投奔了刘秀,被封为骑都尉。
公元24年冬,刘秀决定趁赤眉军进攻长安之际,消灭河内、河东的更始力量。在这一重大战略中,刘隆作为重要将领,负责镇守孟津,以防洛阳的更始军队北上。他的忠诚和勇敢赢得了刘秀的信任。
命运对刘隆并不宽容。李轶对刘隆的“反叛”不能容忍,残忍地杀害了刘隆在洛阳的妻子和儿女。这对刘隆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再次遭受“灭门”之痛。
公元26年,刘秀称帝后第二次大封功臣,刘隆被封为亢父侯。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得到了刘秀的认可,成为了东汉的重要支柱。
公元28年,刘秀命令刘隆与马成等将领进击割据江淮一带的李宪。经过激烈的战斗,李宪被消灭,刘隆随后被派往南阳郡武当屯田。
在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多不符合实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刘秀诏令各州郡检核垦田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刺史太守的不公平行为,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当时正值刘秀的孙子东海公在位时的一次事件中涉及到刘隆的名字而引发了风波。但这次事件并未影响到刘隆的忠诚和贡献。最终他度过了这次危机并继续为东汉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在公元7年的公元年代之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辉煌的东汉一个拥有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一个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个更加繁荣的社会景象这一切都离不开像刘隆这样的忠诚将领的贡献和努力他们的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作为后人我们感叹不已时代变迁历史却留下了一些永恒的印记像刘隆这样的英雄人物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精神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进取刘秀曾问:“为何河南、南阳之地不可随意问及?”显宗回应道:“河南乃帝城,多皇亲近臣,南阳为帝乡,遍布皇亲国戚。他们的田宅常常超越规制,但因他们地位显赫,吏人畏惧权势,不敢依制查问,更不敢随意讯问。一旦得罪这些权贵,吏人难以承担其责。”刘秀听后,令虎贲将严加诘问,吏人只得如实陈述,与显宗所言无异。于是,刘秀派遣近侍实地核查,揭露了其中的不法行为。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刘隆因阻碍度田之事被征召下狱。他是继欧阳歙之后,因度田令而被下狱的又一权贵。他的同辈中,竟有十余人因此被处死。刘秀念及刘隆曾随自己并肩作战,立下赫赫战功,故留其性命,仅将其贬为平民。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对功臣仍怀嘉许,再次封刘隆为扶乐乡侯。
吴汉于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五月离世。六月,刘隆由左中郎将升任要职,代理大司马事务。刘隆守法自持,尽职八年。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五月,他呈上大将军印绶,选择辞官归隐。刘秀赐给他一头饲养的牛和十斛上等酒,让他以列侯的身份继续参与朝廷事务。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刘隆被正式封为慎侯。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刘隆离世,被追封为靖侯。
他的晚年生活虽有所变化,但始终与朝廷紧密相连。从代理大司马到辞官归隐,再到被封为慎侯,他的生涯充满了波折与变迁。他的离世,无疑是对朝廷的一大损失,但他在世时的贡献和付出,将永远被铭记。刘秀对他的嘉许与重用,也体现了对功臣的尊重和优待。这位靖侯的一生,可谓充满了荣耀与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