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现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
重庆发现一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专家解读与全球视角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近发布消息,重庆市于9月16日确诊了一例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该病例是一名从国外中转重庆入境的人员,在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进行集中隔离期间被发现皮疹等症状。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检测与专家诊断,确认该病例感染了猴痘病毒。目前,患者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情况稳定。其密切接触者也都已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
北京某三甲医院的感染科专家对此表示,由于该病例在规定的隔离期间被发现并隔离治疗,没有参与任何社会活动,因此疫情传播风险较低。只要对其接触的物品和居住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就能有效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今年7月25日,美国医护人员已开始准备注射猴痘疫苗。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感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等,之后可能出现面部和身体的皮疹。大多数猴痘病例出现在男同性恋、双性恋或有男男性行为的人群中。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等途径传播。但与新冠病毒不同的是,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因此人与人之间的飞沫传播需要近距离长时间接触才有可能实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专家刘焱斌表示,猴痘病毒相对变异能力较弱,只有密切接触才可能传播,公众无需恐慌。
全球范围内,自今年年初至9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接收到来自超过百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五万例实验室确诊的猴痘病例报告,其中包括十七例死亡个案。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一些国家新增病例的减少证明了疫情是可以遏制的。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疫情明显放缓,证明了公共卫生干预的有效性。世卫组织负责猴痘工作的官员罗莎蒙德·刘易斯也强调,防范猴痘病毒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避免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尽管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猴痘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但在精液中可以检测到病毒的存在。这些重要信息为我们预防和控制猴痘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对病毒传播的持续警惕与科学应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