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俭:两破高句丽的曹魏名将,最后是怎么死的?
今天,迷奇闻网带来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长河,毌丘俭的传奇人生。
毌丘俭,字仲恭,承袭父爵高阳乡侯。他在明帝即位后,历任尚书郎、羽林监,因曾是东宫的旧臣,备受亲待。随后出任洛阳典农,又迁荆州刺史,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
公元238年,毌丘俭随军攻灭公孙渊,为国家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公元244年至245年间,他两次率兵征讨,成功攻破丸都,使敌国几乎灭亡。他在战场上刻石纪功,荣耀而归。而在公元253年,他更是击退了大举进犯的敌人,累积的战功可谓耀眼。
在小说《演义》中,毌丘俭的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在他去世后,曹魏起兵伐吴,与东吴太傅诸葛恪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毌丘俭引兵十万攻打武昌,取得了大胜,吴兵大败而归。
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掌握了朝中大权,大将军曹爽及其亲信皆被诛灭三族。毌丘俭与夏侯玄、李丰等重臣相厚,数年后的嘉平六年(254年),他们密谋诛杀司马师,但事泄,皆被诛灭三族。
同年九月,司马师企图将曹氏废为齐王,改立帝位。这种擅自废立的行为让毌丘俭怒不可遏。他心怀昔日之恩,决定为曹魏政权做出最后的拼搏。正元二年(255年)正月,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谎称得到郭的手诏,于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亲率十万大军征讨淮南,同时派诸葛诞、胡遵、王基等人到附近驻守。他命令各路大军不可与毌丘俭交战,使毌丘俭的军队不能进攻,退军又怕寿春被袭击。淮南将士的家属都在北方,军中士气低落、无心恋战,越来越多的士兵选择投降。最终,毌丘俭的勤王起兵因准备不足而以失败告终。他的头颅被枭首送入洛阳,并诛灭三族。
毌丘俭的一生充满了荣耀与悲剧,他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他的忠诚、勇敢和决心值得我们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事迹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后人勇往直前,为正义而战。今天迷奇闻网带来的这篇文章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历史英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