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我相信》致信髯口:我相信京剧是人间
文化传承:京剧艺术的信念与创新
今晚,一场关于信念与传承的视听盛宴在《我相信》的舞台上展开。由中国移动咪咕、东方卫视、南方周末联合出品的原创人文书信体节目,引领观众一同探寻京剧艺术的魅力与传承。
随着“展信人”韩雪的引领,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作为主嘉宾,与我们分享了她的人生信念与京剧艺术的故事。她选择了一件伴随自己人生路程的物品——髯口,来寄托自己的信念。一声亲切地“髯兄”,将我们带入她的信念世界。
京剧,这一集历史文化、文学、表演、音乐等艺术之大成的瑰宝,如何向更多人展示其知识与艺术魅力?王珮瑜通过黪三髯口,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魅力。她详细解释了髯口的样式、颜色,并借助其细腻的动作,生动诠释了人物角色。她现场展示的髯口功夫,让我们看到了京剧演员的深厚功底。
王珮瑜的京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回忆了初学戏时的艰难,以及首次佩戴公用髯口的尴尬。她并未因此退缩,反而立志成角,苦练功夫。四十岁时,她在舞台上已经挥过2000多次胡子,总结了40万字的教材。她说,髯口让自己深刻的体会了京剧的乐趣,她对此乐此不疲。
在韩雪的邀请下,王珮瑜回顾了她的信念缘起。她的戏曲路,也始于一封信。那封十三岁时的信,饱含她对京剧的热爱与执着。正是这封信,让校方看到了她的坚定信念,从而向她敞开了京剧的世界。
王珮瑜的才华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十五六岁时,她就被称为“小冬皇”“小孟小冬”。导演陈凯歌为电影《梅兰芳》寻找配唱时,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极力推荐她。她的京剧信念,在与偶像共振的时刻得到了升华。
当京剧面临时代的挑战,如何让观众重新发现其美,焕发新的生机?王珮瑜坚持对传统骨子老戏进行复排、抢救,每年都在大量地复排骨子老戏。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京剧的魅力。
王珮瑜的坚持和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京剧传承的希望。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京剧演员,更是一位文化坚守者。她的信念和行动,让我们更加坚信,京剧这一国粹,将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京剧艺术的传承之路上,王珮瑜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逐渐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她深知,将粉丝转化为观众并非一蹴而就,唯有通过精彩的演出,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她积极参与各类演出,不断推广京剧艺术,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爱上京剧。
王珮瑜一直积极拥抱流行时尚,努力让京剧跟上时代的步伐。她巧妙地将弹幕、直播等年轻人喜爱的互动方式融入京剧表演中,使传统的京剧品鉴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深受中青年观众的喜爱。
在《我相信》的舞台上,王珮瑜充分展示了京剧传承者的坚守和奋斗。她不仅用自己的表演征服了观众,更通过致信小科班的学生们,表达了自己对京剧艺术传承的厚望。她缅怀老师们的殷殷期待,也表达了自己对学生们传承京剧的期望。
王珮瑜不愿以传统的师徒关系限制孩子们的视野,她选择开设“京剧小科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起学习京剧。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京剧艺术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
《我相信》这档综艺,不仅展现了王珮瑜等戏曲传播者的信念与坚守,也展示了中国移动咪咕、东方卫视等媒体平台的文化责任与品格。通过新媒体、卫视、纸媒三大内容引擎的聚合,以创新思维聚焦人文综艺,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
每周五晚的《我相信》都成为观众期待的一场文化盛宴。王珮瑜的信念与努力,以及她在京剧传承路上的故事,都将在节目中精彩呈现。更多关于信念与坚守的故事,将在每周的更新中展现给观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