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伯嚭的结局是什么?
春秋晚期,贵族子弟伯嚭,因家族纷争而流离失所,幸得贤人引荐,进入了吴国担任太宰之职。他与伍子胥并肩作战,共同为吴国谋划国事。起初,伯嚭在吴国尚未立足,因此与伍子胥携手合作,为吴国稳定立下汗马功劳。随着权力和地位的上升,伯嚭逐渐被利欲熏心,开始走上了祸国殃民的不归路。
公元前494年,吴国与越国展开激战,越国危在旦夕。越王勾践眼见败局已定,便派文种向伯嚭贿赂,送上大量金银财宝和美女。伯嚭被越国的诱惑所动摇,转而劝说吴王接受越国的议和请求。这一举动,使得越国得以喘息,为日后的反击奠定了基础。
当越王勾践亲自到吴国时,伍子胥坚决主张杀掉勾践以除后患。伯嚭却极力袒护勾践,致使吴王放弃了杀越王的念头。此时的伯嚭,已经忘记了与吴国的共同奋斗,开始背信弃义,残害忠良。
羽翼丰满的伯嚭开始对伍子胥恩将仇报。特别是吴王得到西施等美女后,大兴土木,建造了奢华的姑苏台,日夜沉溺于享乐。伍子胥洞察越国的阴谋,多次劝谏吴王,却引发吴王的反感。公元前484年,伍子胥反对吴王出兵攻打某国,并详细陈述利害,但吴王却心生杀意。伯嚭趁机落井下石,企图借刀,虽然未能如愿,却更加坚定了陷害伍子胥的决心。最终,伯嚭编造谎言,陷害伍子胥自杀身亡。
公元前482年,伍子胥去世仅三年,越国趁虚而入,攻打吴国,几乎导致吴国灭亡。公元前478年、公元前473年,越国两次攻打吴国,吴军均遭惨败。最终,越军攻破吴都姑苏,吴王夫差自杀身亡。伯嚭自以为对越国有功,竟厚颜无耻地向勾践请赏。勾践对伯嚭早已深恶痛绝,遂下令将伯嚭斩首示众,并灭其全家。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最终落得个可耻的下场。
伯嚭的人生轨迹,如同一条毒蛇,潜伏在吴国的心脏地带。他起初与伍子胥并肩作战,为吴国出谋划策;但随着权力的增长,他逐渐迷失自我,背叛了最初的信仰。他的故事警示我们,权力的诱惑往往容易让人忘记初心,只有坚守信仰,才能避免走上歪路。伯嚭的悲惨结局,是对那些祸国殃民的奸臣的严厉警告:背叛国家和人民的人,最终必将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