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彻底变了!(中国脱贫传奇①)
【开篇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持续向贫困宣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累计减贫人数超过9000万。中国即将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成就让世界瞩目。本文将为您讲述中国脱贫传奇系列特稿的第一篇章——湖南十八洞村的蜕变。
湖南湘西州的十八洞村,因精准扶贫而闻名。这里的村民身着盛装,共同庆祝新中国的华诞,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艰辛的脱贫历程。
过去的十八洞村,贫困如影随形。村民为了讨生活,不得不拎着麻袋结伴讨饭。但如今,这个村落已经焕然一新,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早已摆脱了贫困的帽子。更让人们好奇的是,这里的穷根是如何被拔掉的?
故事要从2013年11月3日说起。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与村民一起商量脱贫致富的策略,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自此,十八洞村成为了全国的焦点,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精准扶贫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资金扶持。十八洞村的村民逐渐明白,要想真正脱贫,必须激发自身的内生动力。他们开始尝试各种方式,如成立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以猕猴桃产业园经营权为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培养了村民的自主发展意识。
曾经的扶贫工作队送来的鸽子因为缺乏村民的主动参与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十八洞村的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并没有放弃,他们明白只有让村民主动参与到脱贫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如今的十八洞村已经成为了一个典范,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这里的村民不再等待外部的援助,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发展的机会。他们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中国的脱贫奇迹并非简单的政策扶持,而是、社会、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十八洞村的故事只是中国脱贫传奇的一个缩影,背后蕴含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总书记都来过了,能不好嘛!”这不仅是对总书记的肯定,更是对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期待。在古老的十八洞村,活跃着一场与贫困斗争的故事。通过开道德讲堂、树立致富榜样,实行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村民们在这场战斗中逐渐找到了方向。
曾经,电网改造工程在村民施六金的地里需要竖立电线杆,然而他却态度坚决,只有得到补偿金才肯让步。在年底的思想道德星级评比中,施六金因为此事被评定为倒数第一,仅获得两星。这次的挫败让他颜面扫地,却也刺激了他的改变。不久之后,村里修建停车场,施六金毫不犹豫地主动让出家门口的一亩多水田。
龙秀林的故事则更具代表性。他在村民中的评议高票当选第一名,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十八洞村的人均纯收入在短短几年内飞速增长,从2013年的1668元跃升到2016年的超过8000元。那一年的十八洞村,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随着猕猴桃产业的挂果和蓬勃发展,产量的提升和销售的火热进一步推动了村庄的经济发展。到了2018年,猕猴桃的销售收入达到了782万元,村民人均分红高达1200元。而今年的分红有望再创新高。
十八洞村的脱贫只是新故事的开端。施进兰从村民一路崛起成为旅游公司的副总,忙于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施六金则开设了苗家乐,生意日益兴隆,去年更是迎娶了心爱的媳妇。更令人感动的是,在施六金的婚礼上,龙秀林作为主持人出现,他早已实现了在工作队时的承诺:“你结婚,我主持。”这份承诺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让人动容。他们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飞跃,也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的十八洞村已经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村庄,未来的发展也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