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记录端砚(只能赤身裸体干活,不到50岁便

娱乐八卦 2025-08-29 01:57www.nilotinib.cn怪圈网

在华夏大地的四大名砚中,端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独占鳌头。在广东省肇庆市的东部,有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村——白石村。自清末以来,这里的制砚工艺蓬勃发展,涌现出无数的砚台佳作和制砚大师,使得白石村声名远扬,被誉为“端砚第一村”。

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矗立着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端砚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350平方米,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诉说着端砚的辉煌历程。一走进去,便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充满了关于端砚的震撼人心的故事。

在展馆的显眼位置,摆放着几个创下了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端砚瑰宝。比如那重达两吨的九龙砚,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拥有666颗天然石眼,这一特性使其名扬四海。还有那一方巨大的白端砚石,最长处达到了123厘米,令人叹为观止。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非这些吉尼斯纪录的砚台,而是一件名为“九龙戏宝砚”的珍贵艺术品。这是端砚史中最大的一方老坑砚,堪称端砚艺术的巅峰之作。

端砚之所以能从四大名砚中脱颖而出,成为首领,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在肇庆,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当年人们考试研墨时,唯有端砚磨出的墨不冻。这一特性,足以证明端砚的卓越品质。

砚台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反映读书人地位变迁的历史。从南汉时期的圆形三足,到北朝的方形四足,再到隋唐时期的龟式、箕式等,砚台的变化无不反映了当时读书人的地位和需求。据说,在唐宋时期,读书人的地位崇高,对砚的需求旺盛,对砚的材质、花纹、款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端砚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在元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跌入谷底,端砚也几乎被人们遗忘。直到明代后期,端砚才逐渐恢复生机,成为文人墨宝的收藏品。到了清代,端砚更是成为了皇宫的贡品,文人墨客争相收藏,甚至出现了“砚学研究”。

历史背后隐藏着砚工们的血泪史。在西江沿岸,保留着砚坑的遗址,这些遗址是砚工们辛勤劳动的见证。他们在倾斜的坑道里,冒着生命危险,耗费数月时间开采砚石。这些砚工常常赤身开采,宁愿弄破皮肉也不愿弄坏衣物,可见其艰辛。

苏东坡曾被贬至岭南时,看到了砚工开采的凄苦画面,感叹不已,写下了“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的诗句。

如今,随着毛笔的淡出和墨水的普及,端砚已成为少数人的收藏品。白石村的坚守与固执,博物馆的尊严,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端砚的不朽传奇。

旅游贴士: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砚都大道(中国砚都端砚文化村东北侧)

门票:免费

当你来到肇庆,不妨去白石村和端砚博物馆一探究竟,感受端砚的千年魅力。

上一篇:史上真实存在的幽灵事件 安娜波连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nilotinib.cn 怪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怪人怪事,怪事多多,鬼怪事件,怪圈网,灵异事件,世界之谜,宇宙探秘,自然奇景,动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