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私募两位实控人一死一重伤
近期,私募圈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深圳前海巨漳资本发布公告称,公司的两位实控人因意外事件不幸导致一死一重伤,这一消息在私募圈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公司的投资业务已经暂时停滞,包括资金募集、分红发放以及产品赎回等均已暂停。公安经济侦查部门及刑事调查部门已正式介入调查,以查明事件真相。
深圳前海巨漳资本是一家百亿级私募机构,成立于2015年,拥有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行业务等核心业务。该公司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了5只私募产品,但目前仅有1只产品仍在运行,其余四只已经清算。据启信宝数据显示,前海巨漳资本实际上成立了众多有限合伙企业产品,这些产品均未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
对于这一事件,《每日经济新闻》进行了深入调查。据公开信息,前海巨漳资本的实控人、董事长林淑青不幸去世,她负责公司的所有资金往来。林淑青是巨漳资本的核心人物,拥有超过10年的金融与财富管理行业经验,常年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及证券投资。公司的总经理陈圣飞也是创始合伙人之一,拥有深厚的金融背景和国际视野。
这些有限合伙企业产品的存在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据启信宝数据显示,前海巨漳资本在2021年成立了大量有限合伙企业产品,但均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对此,有私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只有员工参与的有限合伙企业产品,如果没有外部投资者和募集行为,是不需要备案的。
前海巨漳资本的这一做法还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和质疑。资管新规要求所有的资管产品必须登记备案,每只产品必须净值化管理,依法披露产品净值。虽然对于存量产品的整改过渡期已经延长至2021年底结束,但前海巨漳资本的这些有限合伙企业在2021年3月之后发行的产品仍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一事件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投资者们正在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并希望公司能够尽快恢复业务。在此,我们提醒广大投资者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投资,要仔细了解投资产品的背景和风险。也呼吁私募机构要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投资市场的高风险性。作为投资者,我们要保持警惕,理性投资。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近日,北京安博(上海)律师事务所的程金海律师向公众透露,私募基金旗下的有限合伙产品均需要进行备案,并且这一流程是强制性的。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的相关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成功募集私募基金后的20个工作日内,需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进行严格的备案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根据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明确标注基金类别。他们需要准确填报基金的名称、资本规模、投资者名单以及基金合同等核心信息。这些基金合同包括基金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这些都是基金成立的重要法律依据。
据了解,这一备案制度的实施旨在保障投资者的权益,确保私募基金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私募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其运作需要遵循严格的监管规定,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程金海律师强调,对于私募机构来说,合规运营是市场发展的基石。各私募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产品的合规性,这不仅是对投资者负责,更是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他呼吁广大投资者在选择私募基金时,应关注其是否已经完成备案,并选择有信誉的私募机构进行投资。
私募基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每一环节的严格监管,而备案制度的执行是确保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投资者在选择私募基金时,应充分了解其备案情况,以确保自己的投资安全。